数据处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活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制的重点对象,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数据安全法所指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每一环节的安全管理都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以下将对这些具体行为进行详细阐述,以清晰呈现数据处理活动的完整图景。

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的起点与源头
数据收集是指将数据从外部来源获取并记录下来的过程,是数据处理活动的首要环节,数据安全法强调,数据收集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出必要的限度收集数据,在实践中,数据收集既包括通过用户主动提交、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的明示数据,也包括通过传感器、网络爬虫等技术手段自动采集的隐含数据,企业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需明确告知收集目的、方式和范围,并获得用户同意;政府部门开展统计调查时,需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数据收集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过度收集、未经授权收集等行为,因此法律要求收集者对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台账,确保收集行为可追溯、可审计。
数据的存储:保障数据完整性与机密性的关键
数据存储是指将收集到的数据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在有形或无形的介质中,并进行妥善保管的环节,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明确的安全要求,包括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具体而言,存储者需采取技术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和管理措施(如权限管理、备份策略),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对于涉及国家安全、个人信息的重要数据,存储时应采用加密技术,并存储在境内符合安全标准的服务器中;对于海量存储数据,需建立容灾备份机制,防范硬件故障或自然灾害导致的数据损毁,数据存储期限也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超出存储期限的数据应及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避免数据长期积累带来的安全风险。
数据的使用:数据价值实现的核心环节
数据使用是指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在其业务活动中,对数据进行内部分析、决策支持或产品开发等目的的利用行为,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使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且需严格遵守数据用途限制,企业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时,不得泄露用户隐私或进行歧视性推送;政府部门利用公共数据进行政策制定时,需确保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数据偏差导致决策失误,数据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滥用数据、超范围使用数据等问题上,因此法律要求建立数据使用审批流程,明确数据使用的权限和范围,并对使用行为进行记录和监控,确保数据使用可追溯、可问责。

数据的加工:数据价值深化与再创造的过程
数据加工是指通过清洗、整合、分析、建模等技术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新的数据产品或知识成果的过程,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加工纳入数据处理范畴,强调加工过程需遵守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要求,确保加工后的数据不降低原有安全等级,将多个数据源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用户画像时,需对原始数据中的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避免间接识别到个人;对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需确保数据样本的代表性,防止因加工方法不当导致结论偏差,数据加工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数据泄露、算法歧视等问题上,因此法律要求加工者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对加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全程保护,并对加工结果进行安全评估。
数据的传输:数据流动与共享的桥梁
数据传输是指数据在不同主体、不同地域或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包括网络传输、物理介质传输等方式,数据安全法对数据传输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要求,特别是对于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跨境传输,需通过安全评估、签订标准合同等合规途径进行,跨国企业将境内员工个人信息传输至境外总部时,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跨境传输规定;金融机构将交易数据传输至第三方合作机构时,需采用加密传输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数据传输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数据窃听、拦截、篡改等问题上,因此法律要求传输者建立安全的传输通道,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记录传输日志以便追溯。
数据的提供与公开:数据共享与社会价值释放的途径
数据提供是指数据处理者将数据提供给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数据公开是指向社会公众发布数据的行为,数据安全法区分了数据提供与公开的不同要求:数据提供需以数据接收方具备相应安全处理能力为前提,并明确数据使用的权利义务;数据公开则需遵循“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确保公开的数据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政府部门公开公共数据时,需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泄露敏感信息;企业向合作伙伴提供用户数据时,需签订数据处理协议,明确数据使用的限制和责任,数据提供与公开环节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数据滥用、二次泄露等问题上,因此法律要求提供者和公开者对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并监督接收方的数据处理行为,确保数据在共享和公开后仍处于安全状态。

数据安全法所指的数据处理是一个涵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活动,从收集、存储到使用、加工,再到传输、提供和公开,每个环节都承载着特定的安全责任,只有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才能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既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又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660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