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
安全生产文件与数据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安全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确保文件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和安全生产数据(包括隐患排查数据、设备运行数据、人员培训数据、事故统计数据等)的管理活动,涵盖各部门、各岗位及所有相关方。

文件管理
(一)文件分类与编码
文件分类:安全生产文件分为以下四类:
- 管理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 技术文件: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安全说明书、工艺安全参数等;
- 记录文件:安全检查记录、培训记录、隐患整改记录、事故调查报告等;
- 外来文件: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政府监管部门发布的文件等。
文件编码:文件采用唯一编码标识,编码规则为“部门代码-文件类型代码-年份-流水号”,AQGL-GL-2023-001”(安全管理部门-管理文件-2023年-001号),部门代码及文件类型代码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并维护。

(二)文件起草与审核
- 起草:管理文件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起草;技术文件由技术部门牵头,会同使用部门、安全部门共同起草;记录文件由各岗位人员按实际工作情况填写。
- 审核:文件起草完成后,需经部门负责人初审,再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如技术、生产、人力资源等)联合审核,确保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实际。
- 批准: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由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批准;记录文件由部门负责人批准。
(三)文件发布与发放
- 发布:批准后的文件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编号、排版、印刷,加盖企业公章或受控章后发布,同时发布电子版至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 发放:文件发放需填写《文件发放记录表》(见表1),明确接收部门、接收人、发放数量及发放日期,接收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文件保管,确保文件不丢失、不损坏。
表1 文件发放记录表
| 文件编码 | 文件名称 | 发放数量 | 接收部门 | 接收人 | 发放日期 | 备注 |
|———-|———-|———-|———-|——–|———-|——|
| AQGL-GL-2023-001 | 安全生产责任制 | 5 | 生产部、技术部等 | 张三、李四 | 2023-01-15 | 电子版同步发放 |
| … | … | … | … | … | … | … |
(四)文件修订与作废
- 修订:当法律法规更新、企业生产工艺调整或文件内容存在缺陷时,由原起草部门提出修订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按原流程修订,修订后需更新版本号(如V1.0升级为V2.0)。
- 作废:修订或废止的文件由安全管理部门收回,并加盖“作废”印章,防止误用,确需留存的作废文件需进行标识并单独存放。
数据管理
(一)数据采集
- 采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
- 隐患数据:隐患排查时间、地点、类型、严重程度、整改责任人等;
- 设备数据:设备运行参数、维护记录、故障次数、维修时长等;
- 人员数据:安全培训时长、考核成绩、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违章记录等;
- 事故数据: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
- 采集要求:数据采集需及时、准确、完整,采用信息化系统(如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或纸质表单记录,确保数据可追溯,各岗位人员对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二)数据存储与备份
- 存储方式:安全生产数据优先采用电子化存储,存储于企业专用服务器或云端平台,同时纸质记录需存入专用档案柜,防潮、防火、防虫蛀。
- 存储期限:根据数据类型确定保存期限,隐患数据保存至少3年,设备运行数据保存至少5年,事故数据保存永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数据备份:电子数据需定期备份(每日增量备份+每周全量备份),备份数据需异地存放,确保数据丢失时可快速恢复。
(三)数据分析与应用
- 分析频率: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对隐患数据、设备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每季度对人员培训数据、事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 :识别安全生产趋势、薄弱环节及高风险点,例如通过隐患数据分析排查出“高处作业”是高频隐患类型,需重点加强管控。
- 应用场景:分析结果应用于安全决策(如调整安全投入方向)、隐患整改(如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培训计划优化(如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培训)等。
(四)数据安全与保密
- 权限管理:不同岗位人员根据职责分配数据访问权限,普通员工仅可查看本岗位相关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可查看全部数据,防止数据泄露或篡改。
- 保密措施:涉及企业核心安全数据(如未公开的事故调查报告、技术参数密级信息)需加密存储,严禁通过非企业授权渠道传输,违者将按企业规定追究责任。
监督与考核
- 监督检查:安全管理部门每季度对文件与数据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文件修订及时性、发放记录完整性、数据采集准确性及存储安全性,填写《检查记录表》并通报检查结果。
- 考核机制:将文件与数据管理纳入各部门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对管理规范、数据应用效果显著的部门给予表彰;对文件丢失、数据造假、管理混乱的部门及个人,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 持续改进:每年年底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结合检查结果、员工反馈及实际需求,修订完善本制度,确保其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本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变化及企业实际情况定期修订,修订周期不超过2年。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284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