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建设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石
随着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它通过海量终端互联、数据实时交互和业务智能协同,实现了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全面感知与高效互动,这种广泛互联的特性也使得网络攻击面扩大,安全风险从传统的信息系统延伸至物理电网设备,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可能导致供电中断、数据泄露甚至电网瘫痪,将安全建设贯穿泛在电力物联网全生命周期,是保障其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构建“云-管-边-端”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安全建设需遵循“纵深防御、主动防御”原则,构建覆盖“云-管-边-端”全场景的一体化防护体系。
在云侧,需强化云平台安全防护,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入侵检测等,通过部署零信任架构,实现“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确保云上应用与数据的安全;建立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对海量安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威胁的智能识别与快速响应。
管侧即通信网络层,需结合5G、光纤、电力线载波等多种通信技术,构建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通过加密通信、协议安全防护和网络切片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对通信设备进行安全准入管控,防止非法终端接入网络。

边侧涉及边缘计算节点,需轻量化部署安全代理,实现本地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安全过滤,通过边缘智能检测技术,对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阻断,减少核心云的安全压力;建立边缘节点与云端的安全联动机制,确保威胁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
端侧即终端设备层,需从设备全生命周期入手,强化安全设计、生产、运维等环节,通过安全芯片、固件加密和启动验证等技术,防止终端被篡改或控制;建立终端资产台账,实现设备的统一纳管与安全监测,及时处置僵尸网络等威胁。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泛在电力物联网承载着海量用户数据、电网运行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数据安全是安全建设的核心内容,需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敏感度的数据采取差异化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数据脱敏、访问控制和操作审计等技术,防止数据泄露、滥用或篡改,需遵循《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保障用户隐私权益。

完善安全运营与应急响应机制
安全运营是保障泛在电力物联网持续安全的关键,需建立7×24小时安全运营中心(SOC),实现安全事件的监测、分析、研判和处置闭环;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运行,需加强与政府、行业组织、安全厂商的协同,构建多方联动的安全生态,共享威胁情报,协同处置重大安全事件。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技术、管理、制度多管齐下,通过构建全场景防护体系、强化数据安全、完善运营机制,能够有效抵御各类安全威胁,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能源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1128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