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执行情况概述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压实责任、强化监管、消除隐患为核心,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执行工作,从制度建设到现场管理,从隐患排查到应急能力建设,安全生产执行体系日趋完善,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安全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执行落地,筑牢安全发展的坚固防线。

责任体系构建:层层压实,全员覆盖
安全生产执行的首要前提是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各地各部门和企业普遍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向基层延伸、向全员覆盖。
政府层面,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重点工作,监管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联合检查等方式,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企业层面,突出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将安全生产与生产经营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设立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安全绩效考核等方式,将责任分解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形成“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制度建设与执行:规范管理,有章可循
制度是安全生产执行的依据和保障,近年来,各行业领域持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推动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法规制度体系持续健全,国家层面修订《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为安全生产执行提供制度支撑,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细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如针对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度执行力度不断加强,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准入、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培训等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安全风险,通过开展“制度落实年”“合规性管理”等活动,推动安全制度转化为实际行动,杜绝“纸上谈兵”“重制定轻执行”等问题,监管部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建立或执行安全制度的企业,依法责令整改并予以处罚,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隐患排查治理:源头防范,闭环管理
隐患是事故的根源,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执行的核心环节,各地各部门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建立常态化、动态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改。
排查范围全面覆盖,企业定期开展综合性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对生产设备、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进行全方位排查,重点关注危化品储存、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高风险环节,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严厉查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消除监管盲区。
整改落实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严格落实“五定”原则(定责任人、定措施、定资金、定时限、定预案),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监管部门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改、销号全过程记录和动态监管,提升隐患治理效率和透明度。
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意识,强化技能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全员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基础,各地各部门和企业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执行的重要抓手,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培训体系。
突出针对性**,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人员开展差异化培训: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培训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对一线员工重点操作规程、风险辨识、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技能;对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岗前培训、复训和考核,确保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形式注重实效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应急演练、VR安全体验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等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推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加强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各地各部门和企业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相互衔接,覆盖各类风险隐患,定期组织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企业结合自身风险特点,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专项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协同作战能力,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联动处置能力。
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企业按照规定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和救援队伍,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与周边应急救援力量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安全生产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思想依然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形式主义问题时有发生;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安全风险辨识不足,监管措施需及时跟进。
下一步,应重点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和问责,推动安全投入、培训、管理等措施落地;二是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监管人员专业素养和执法效能,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三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安全”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四是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9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