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指标数据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数据可视化手段,能够直观展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介绍安全生产指标数据分析的常见图表类型及应用场景,并附具体示例说明。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概述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通常包含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两大类,结果性指标如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反映安全管理的最终成效;过程性指标如隐患排查数量、安全培训时长、设备检查合格率等,体现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是数据分析的基础,需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确保指标的可量化、可对比、可追踪。
常用数据图表类型及适用场景
趋势分析图:折线图的应用
折线图适用于展示安全生产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直观识别周期性波动、长期变化及异常点,某化工企业2023年月度隐患排查数量折线图显示,6-8月排查数量显著上升,结合同期气温数据发现,高温天气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进而引发隐患增多,通过此类分析,企业可提前制定高温季节专项防控措施。
对比分析图:柱状图与雷达图
柱状图适用于不同部门、班组或时间段的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某制造企业各车间工伤事故率对比中,冲压车间事故率最高(3.2‰),远高于平均水平(1.5‰),进一步调查发现,该车间安全防护装置老化、员工违规操作频发是主要原因,随即启动设备更新和专项培训,三个月后事故率降至1.8‰。
表1 2023年各车间工伤事故率对比(‰)
| 车间名称 | 冲压 | 焊接 | 装配 | 机加工 | 企业平均 |
|———-|——|——|——|——–|———-|
| 事故率 | 3.2 | 1.8 | 1.2 | 1.5 | 1.5 |

雷达图则适用于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如对某项目部安全绩效进行“制度建设、培训执行、隐患整改、应急响应”五个维度的评分,可清晰看出其在“隐患整改”维度得分较低(65分),与其他维度(均≥85分)形成明显差距,为后续改进指明方向。
结构分析图:饼图与环形图
饼图用于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关系,例如某企业2023年事故类型分布中,机械伤害占比45%,高处坠落占比30%,物体打击占比15%,其他占10%,数据表明,机械伤害是主要事故类型,需重点加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和操作规范管理,环形图则可在饼图基础上增加中心数据,如将总事故数(120起)标注于环形中心,提升信息密度。
关联性分析图:散点图与热力图
散点图可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如“安全培训时长”与“违章操作次数”的散点图显示,随着培训时长增加,违章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系数达-0.78,验证了培训投入的安全效益,热力图则适用于多变量交叉分析,例如不同时间段、不同工序的事故发生频率热力图,可快速识别高风险时段和工序(如夜班、冲压工序),为资源调配提供依据。
数据分析可视化实践案例
某建筑企业通过整合2022-2023年安全数据,构建了综合分析看板,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 趋势分析模块:采用双Y轴折线图展示“月度隐患排查数量”与“隐患整改率”变化,发现排查数量上升时整改率同步提升,但整改周期延长,提示需优化整改流程。
- 部门对比模块:使用堆叠柱状图对比各部门“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数量,发现施工队事故总数虽多,但以轻微事故为主,而职能部门重大事故占比偏高(20%),反映出管理流程存在漏洞。
- 风险预警模块:通过红绿灯热力图标注各区域风险等级,红色代表高风险区域(如深基坑作业区),黄色代表中风险,绿色代表低风险,并链接至具体隐患详情,实现风险精准管控。
数据可视化注意事项
- 数据准确性: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决策失误。
- 图表适配性: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图表,如展示占比避免使用折线图,比较数据差异优先选择柱状图。
- 可读性优化:合理设置坐标轴刻度、添加数据标签、使用统一配色方案,避免图表过度复杂,折线图线条数量不超过5条,饼图扇区不超过7个。
- 动态交互设计:对于多维度数据,可引入动态筛选功能(如按时间、部门筛选),提升分析灵活性。
安全生产指标数据分析图表是连接数据与决策的桥梁,通过科学的可视化手段,能够将复杂的安全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信息,企业在实践中需结合管理需求,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体系,并注重数据质量与图表呈现的平衡,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数据分析将向实时预警、智能预测方向升级,为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提供更强支撑。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8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