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专业是适应国家安全生产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工科交叉学科,融合了安全科学、自动化、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多领域技术,旨在培养具备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智能监控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聚焦“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服务于矿山、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核心知识体系
基础理论模块
专业以安全科学与工程为核心基础,涵盖《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风险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风险分析能力,强化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工程技术基础,为后续应用学习奠定理论根基。
技术应用模块
围绕“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设置三大技术方向:
- 监测技术:学习传感器原理、工业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技术,掌握瓦斯、温度、压力、振动等关键参数的检测方法;
 - 监控系统集成:涉及PLC编程、SCADA系统、工业以太网技术,培养学生搭建智能监控平台的能力;
 - 智能分析技术: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趋势预测。
 
行业实践模块
结合行业特色,开设《矿山安全监测》《化工过程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监控》等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虚拟仿真、现场实习等方式,使学生熟悉不同行业的风险场景与监控标准。

核心能力培养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专业注重“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着力培养四项核心能力:
- 风险辨识与评估能力: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级与量化分析;
 - 系统设计与运维能力:独立设计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具备设备选型、布线调试、故障排查及日常运维技能;
 - 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通过Python、MATLAB等工具处理监测数据,构建预警模型,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应急处置与协调能力:掌握应急预案编制、事故模拟演练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协助开展应急响应。
 
课程设置与教学特色
课程体系框架
| 课程类别 | 核心课程示例 | 
|---|---|
| 公共基础课 |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 | 
| 专业基础课 | 安全学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据库技术 | 
| 专业核心课 |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物联网技术、安全预警与应急指挥、大数据安全分析 | 
| 实践环节 | 金工实习、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安全监测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 
教学特色
- 产教融合:与矿山安全、智能制造等企业共建实验室,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展“订单式”培养;
 - 智能赋能:依托VR/AR技术模拟事故场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监控平台,提升沉浸式学习体验;
 - 跨学科交叉:开设“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等特色课程模块,适应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
 
行业应用与就业前景
主要应用领域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专业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危行业与公共安全领域:
- 矿山行业:瓦斯监测、矿压监控、人员定位系统,实现“无人化”矿山安全管理;
 - 化工行业:反应釜温度、有毒气体泄漏监测,预防爆炸、中毒事故;
 - 建筑施工:深基坑变形监测、塔吊运行安全监控,减少坍塌、坠落风险;
 - 城市公共安全:燃气管道泄漏监测、桥梁健康监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水平。
 
就业方向与岗位
毕业生可面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大型企业安全管理部等,从事以下工作:

- 系统运维工程师:负责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升级;
 - 安全监测分析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监测数据,预测风险并制定防控措施;
 - 安全评价师:开展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编制安全评估报告;
 - 智能装备研发工程师:参与新型传感器、智能监控设备的研发与优化。
 
行业需求趋势
随着《“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的推进,高危行业智能化改造加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据行业预测,未来5年该专业人才缺口将达20万人,具备跨学科技术背景的毕业生将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专业是守护安全底线的“技术哨兵”,它以科技赋能安全,用智慧预防事故,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更能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职业理念,在安全生产日益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该专业毕业生将成为推动行业安全发展、构建社会安全体系的中坚力量,在守护生命安全的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52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