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技术装备,其通过快速采集电网信息、分析运行状态,在系统发生故障或扰动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防止电网崩溃和大面积停电事故,掌握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对电网运行人员、调度人员及运维人员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系统组成、使用流程、操作要点、维护管理及典型案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

系统组成与功能定位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由主站、子站、通道及执行单元等部分构成,主站通常部署在调度中心,负责全局电网状态分析和决策;子站安装在变电站或发电厂,负责本地数据采集和控制执行;通道采用光纤或专用网络实现主站与子站间的数据交互;执行单元包括断路器跳闸、切机、切负荷等装置,系统核心功能包括:实时监测电网频率、电压、线路功率等关键参数;识别故障类型及严重程度;根据预设策略自动或手动触发控制措施,如快速切除故障线路、切除发电机或切除负荷,以恢复系统平衡。
使用流程与操作步骤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使用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操作准确、高效。
系统投运前检查
投运前需完成以下检查工作:

- 设备状态检查:确认主站、子站硬件设备运行正常,指示灯显示正常,无异常告警。
- 通信通道测试:验证主站与各子站间的通信延迟、误码率是否满足要求,通常通信延迟应小于100ms。
- 定值核对:核对控制策略定值、动作门槛等参数是否与调度指令一致,可通过下表进行对比:
| 定值项 | 标准值范围 | 实际设定值 | 核对结果 |
|---|---|---|---|
| 频率动作门槛 | 8Hz-50.2Hz | 9Hz | 符合 |
| 线路过流定值 | 2倍额定电流 | 1200A | 符合 |
| 切负荷量定值 | 按负荷比例设定 | 总负荷的10% | 符合 |
- 模拟试验:通过模拟故障信号,验证系统逻辑判断和动作出口的正确性,确保控制措施符合预期。
日常运行监控
系统运行期间需实时监控以下内容:
- 数据界面监测:观察电网频率、电压、功率等实时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关注主站界面的告警信息。
- 通道状态监视:定期检查通信通道状态,发现通道中断或异常时,立即启动备用通道并排查故障。
- 定值管理:严禁未经授权修改定值,如需调整,需履行调度审批流程,并记录修改时间、操作人及原因。
故障时操作流程
当系统触发故障告警时,操作人员需按以下步骤处理:
- 故障信息确认:通过主站界面和子站报文,确认故障类型、位置及系统动作情况。
- 措施执行:若系统为自动模式,确认控制措施已正确执行;若为手动模式,根据调度指令迅速启动相应控制措施。
- 故障恢复:故障排除后,按照“先恢复主系统、后恢复备用系统”的原则,逐步将系统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 权限管理:严格区分操作权限,仅授权人员可进行定值修改、设备操作等关键操作,避免误操作。
- 模式切换:系统通常分为“自动”“手动”“试验”三种模式,正常运行时需置于“自动”模式,试验时切换至“试验”模式,严禁在“手动”模式下长期运行。
- 异常处理:当系统出现“装置异常”“通信中断”等告警时,应立即记录告警信息并通知运维人员,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 环境要求:确保控制柜环境温度、湿度符合标准,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设备故障。
维护与故障处理
定期维护
- 季度维护:检查设备接线是否松动,清扫控制柜灰尘,测试备用电源切换功能。
- 年度维护:对系统进行全面校验,包括采样精度测试、逻辑功能验证、通道冗余测试等,并形成维护报告。
常见故障处理
|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方法 |
|---|---|---|
| 主站与子站通信中断 | 光纤故障、网络配置错误 | 检查光纤连接,核对网络参数 |
| 装置频繁启动 | 定值设置不合理、干扰信号 | 重新校核定值,加装滤波装置 |
| 数据采集异常 | 传感器故障、采样回路问题 | 更换传感器,检查采样回路接线 |
典型案例分析
某省级电网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因多条线路过载,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自动启动“切负荷”策略,按预设定值切除总负荷的8%(约120万千瓦),成功避免了线路连锁跳闸事故,事后分析表明,系统正确识别了过载风险,且切负荷量精确,未造成大面积停电,该案例体现了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在应对电网突发情况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提示需定期更新控制策略定值,以适应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使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操作人员熟悉系统原理、掌握操作流程、严格遵守规程,通过规范化的操作、精细化的维护和持续的技术提升,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的“安全阀”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42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