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实时监测、数据预警、应急调度等重要职能,为规范中心运行,保障监测监控系统稳定可靠,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与中心业务相关的部门和个人,旨在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工作高效、精准、有序开展。
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一)组织架构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技术保障组、数据监控组、应急调度组、综合管理组,具体职责如下:
- 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工作,审批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重大预警处置方案,协调跨部门资源。
- 技术保障组:负责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维护、校验及故障排除,保障系统硬件、软件正常运行。
- 数据监控组:24小时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数据,分析异常信息,及时上报预警。
- 应急调度组:接收预警信息后,按流程启动应急响应,协调救援力量,跟踪处置进展。
- 综合管理组:负责中心文档管理、培训考核、设备台账及后勤保障工作。
(二)关键岗位职责
| 岗位 | 核心职责 |
|---|---|
| 监控员 | 24小时值守,实时查看监测数据,每小时记录一次运行状态; 发现数据异常(如超限、断连)后,3分钟内上报值班领导; 填写《监控日志》,确保数据准确、记录完整。 |
| 技术员 | 每周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每月校验传感器精度; 接到故障报修后,30分钟内响应,4小时内排除一般故障;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维修、更换情况。 |
| 应急调度员 | 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核实现场情况,启动对应级别应急响应; 通知救援队伍、技术部门及分管领导,跟踪处置过程; 每日更新《应急处置台账》,形成闭环管理。 |
日常运行管理
(一)值班值守制度
- 24小时双人双岗:监控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每班至少2人在岗,严禁脱岗、睡岗,值班人员需提前15分钟到岗,交接班时需共同核对系统状态、预警记录及未办事项,并在《交接班记录表》签字确认。
- 值班纪律:严禁在值班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玩手机、浏览无关网页),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响应。
(二)数据监控与分析
- 实时监测范围:覆盖生产区域的关键参数,如瓦斯浓度、温度、压力、设备振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具体监测点清单见附件《监测点位表》。
- 数据异常处置流程:
- 一级预警(红色):数据超临界值(如瓦斯≥1.5%),立即通知应急调度组及现场负责人,同时启动现场紧急停机程序,10分钟内上报主任。
- 二级预警(橙色):数据接近临界值(如瓦斯≥1.0%),通知现场负责人排查原因,30分钟内反馈处理情况,每小时更新数据动态。
- 三级预警(黄色):数据波动异常(如突然升高20%),记录异常信息,由技术保障组排查设备或环境因素,24小时内形成分析报告。
(三)设备与系统维护
- 日常维护:技术保障组每日对服务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网络连接情况,填写《设备日常巡检表》。
- 定期校验:每月对监测传感器、报警装置进行精度校验,校验不合格的设备立即停用并更换,确保数据误差≤±1%。
- 系统升级:每年至少组织1次系统软件升级,修复漏洞、优化功能,升级前需备份数据,测试升级后系统稳定性。
应急响应与处置
(一)预警分级与启动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预警分为四级:
- Ⅰ级(特别重大):可能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财产损失,由主任启动响应,上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政府监管部门。
- Ⅱ级(重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由分管副主任启动响应,协调各部门处置。
- Ⅲ级(较大):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由应急调度组长启动响应,组织现场处置。
- Ⅳ级(一般):轻微异常,可自行处置,由技术保障组跟进解决。
(二)应急响应流程
- 信息接报:监控员发现预警后,立即核实现场情况,确认预警真实性。
- 启动响应: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通知相关人员到岗。
- 现场处置:应急调度组协调救援队伍、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采取隔离、疏散、抢险等措施。
- 信息上报:每30分钟向上级汇报处置进展,应急结束后24小时内提交《应急处置总结报告》。
(三)应急演练
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演练,涵盖预警上报、应急启动、现场处置、信息上报等环节,演练后评估效果,修订应急预案,提升协同处置能力。
保密与档案管理
(一)数据保密
- 监测数据、预警信息、企业生产参数等属于核心商业秘密,严禁未经授权泄露、复制或传播。
- 中心工作人员需签订《保密协议》,违反者按企业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档案管理
- 档案分类:包括设备台账、维护记录、监控日志、预警记录、应急处置报告、培训记录等。
- 保存期限:电子档案保存不少于5年,纸质档案保存不少于3年,重要档案需刻录光盘备份。
- 查阅权限:内部查阅需经中心主任批准,外部查阅需持单位介绍信及相关部门审批,由综合管理组全程陪同。
培训与考核
(一)培训要求
- 岗前培训:新员工需经40学时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操作、应急处置、保密制度等。
- 在岗培训:每半年组织1次在岗培训,邀请设备厂商、安全专家授课,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技能水平。
(二)考核机制
- 日常考核:由主任带队每月检查1次,考核内容包括值班纪律、设备维护、数据记录等,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 年度考核:结合日常表现、培训成绩、应急演练表现,评选“优秀监控员”“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对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者,调离岗位。
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或企业实际情况变化,将适时修订完善,中心全体人员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2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