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管理制度具体如何落地执行?

总则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实时监测、数据预警、应急调度等重要职能,为规范中心运行,保障监测监控系统稳定可靠,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与中心业务相关的部门和个人,旨在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工作高效、精准、有序开展。

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一)组织架构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技术保障组、数据监控组、应急调度组、综合管理组,具体职责如下:

  • 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工作,审批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重大预警处置方案,协调跨部门资源。
  • 技术保障组:负责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装、维护、校验及故障排除,保障系统硬件、软件正常运行。
  • 数据监控组:24小时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数据,分析异常信息,及时上报预警。
  • 应急调度组:接收预警信息后,按流程启动应急响应,协调救援力量,跟踪处置进展。
  • 综合管理组:负责中心文档管理、培训考核、设备台账及后勤保障工作。

(二)关键岗位职责

岗位核心职责
监控员24小时值守,实时查看监测数据,每小时记录一次运行状态;
发现数据异常(如超限、断连)后,3分钟内上报值班领导;
填写《监控日志》,确保数据准确、记录完整。
技术员每周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每月校验传感器精度;
接到故障报修后,30分钟内响应,4小时内排除一般故障;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维修、更换情况。
应急调度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核实现场情况,启动对应级别应急响应;
通知救援队伍、技术部门及分管领导,跟踪处置过程;
每日更新《应急处置台账》,形成闭环管理。

日常运行管理

(一)值班值守制度

  1. 24小时双人双岗:监控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每班至少2人在岗,严禁脱岗、睡岗,值班人员需提前15分钟到岗,交接班时需共同核对系统状态、预警记录及未办事项,并在《交接班记录表》签字确认。
  2. 值班纪律:严禁在值班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玩手机、浏览无关网页),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响应。

(二)数据监控与分析

  1. 实时监测范围:覆盖生产区域的关键参数,如瓦斯浓度、温度、压力、设备振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具体监测点清单见附件《监测点位表》。
  2. 数据异常处置流程
    • 一级预警(红色):数据超临界值(如瓦斯≥1.5%),立即通知应急调度组及现场负责人,同时启动现场紧急停机程序,10分钟内上报主任。
    • 二级预警(橙色):数据接近临界值(如瓦斯≥1.0%),通知现场负责人排查原因,30分钟内反馈处理情况,每小时更新数据动态。
    • 三级预警(黄色):数据波动异常(如突然升高20%),记录异常信息,由技术保障组排查设备或环境因素,24小时内形成分析报告。

(三)设备与系统维护

  1. 日常维护:技术保障组每日对服务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网络连接情况,填写《设备日常巡检表》。
  2. 定期校验:每月对监测传感器、报警装置进行精度校验,校验不合格的设备立即停用并更换,确保数据误差≤±1%。
  3. 系统升级:每年至少组织1次系统软件升级,修复漏洞、优化功能,升级前需备份数据,测试升级后系统稳定性。

应急响应与处置

(一)预警分级与启动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预警分为四级:

  • Ⅰ级(特别重大):可能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财产损失,由主任启动响应,上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政府监管部门。
  • Ⅱ级(重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由分管副主任启动响应,协调各部门处置。
  • Ⅲ级(较大):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由应急调度组长启动响应,组织现场处置。
  • Ⅳ级(一般):轻微异常,可自行处置,由技术保障组跟进解决。

(二)应急响应流程

  1. 信息接报:监控员发现预警后,立即核实现场情况,确认预警真实性。
  2. 启动响应: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通知相关人员到岗。
  3. 现场处置:应急调度组协调救援队伍、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采取隔离、疏散、抢险等措施。
  4. 信息上报:每30分钟向上级汇报处置进展,应急结束后24小时内提交《应急处置总结报告》。

(三)应急演练

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演练,涵盖预警上报、应急启动、现场处置、信息上报等环节,演练后评估效果,修订应急预案,提升协同处置能力。

保密与档案管理

(一)数据保密

  1. 监测数据、预警信息、企业生产参数等属于核心商业秘密,严禁未经授权泄露、复制或传播。
  2. 中心工作人员需签订《保密协议》,违反者按企业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档案管理

  1. 档案分类:包括设备台账、维护记录、监控日志、预警记录、应急处置报告、培训记录等。
  2. 保存期限:电子档案保存不少于5年,纸质档案保存不少于3年,重要档案需刻录光盘备份。
  3. 查阅权限:内部查阅需经中心主任批准,外部查阅需持单位介绍信及相关部门审批,由综合管理组全程陪同。

培训与考核

(一)培训要求

  1. 岗前培训:新员工需经40学时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操作、应急处置、保密制度等。
  2. 在岗培训:每半年组织1次在岗培训,邀请设备厂商、安全专家授课,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技能水平。

(二)考核机制

  1. 日常考核:由主任带队每月检查1次,考核内容包括值班纪律、设备维护、数据记录等,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 年度考核:结合日常表现、培训成绩、应急演练表现,评选“优秀监控员”“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对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者,调离岗位。

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或企业实际情况变化,将适时修订完善,中心全体人员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2519.html

(0)
上一篇2025年11月3日 12:16
下一篇 2018年11月19日 00:56

相关推荐

  • 企业安全管理平台推荐,选哪个品牌更合适?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无论是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还是运营安全,都需要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安全管理平台作为整合各类安全资源、统一监控风险事件的核心工具,已成为企业构建安全体系的关键支撑,选择合适的安全管理平台,不仅能提升安全事件的响应效率,更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优化安全策略……

    2025年10月25日
    090
  • 安全生产系统大数据如何精准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安全生产系统大数据作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安全监管模式,通过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实现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为构建本质安全型城市和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安全生产系统大数据的核心构成安全生产大数据涵盖多源异构数据,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基础静态数据,如企业基本信息……

    2025年10月29日
    040
  •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出问题怎么办?解决方法有哪些?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概述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ET)是由Visa和MasterCard联合开发的用于保障在线交易安全的协议标准,它通过加密技术、数字证书和双重签名等机制,确保交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认证,有效防范支付信息……

    2025年10月24日
    030
  • iis7配置https时,有哪些常见问题或步骤容易出错?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HTTPS协议已成为网站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IIS7作为微软的Web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HTTPS配置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IIS7中配置HTTPS,确保网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HTTPS配置概述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一种安全的网……

    2025年11月2日
    03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