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工作总结

年度工作概述
本年度,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围绕“预防为主、精准监测、快速响应”的核心目标,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升级、流程优化和团队建设,实现了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掌控和高效处置,全年累计监测数据超5000万条,预警事件处置率100%,未发生因监测监控不到位导致的安全责任事故,为区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监测监控体系升级与完善
- 硬件设施更新:完成12个重点监控点位的高清摄像头更换,新增红外热成像仪、气体检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28台套,监测覆盖率达100%,数据采集精度提升至98%以上。
- 平台功能优化:升级安全生产智慧监控平台,整合视频监控、环境参数、设备状态等8类数据,实现“一张图”可视化展示,支持异常数据自动抓取与分级预警。
(二)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 预警机制建设:制定《安全生产分级预警管理办法》,将风险划分为“红、橙、黄、蓝”四级,全年共发布橙色预警3次、黄色预警12次,均通过平台联动责任单位及时处置,避免潜在损失超200万元。
- 应急演练常态化:组织开展“断网断电”“设备故障”等场景应急演练6次,优化“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流程,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较去年提升30%。
(三)数据治理与标准化建设

- 数据质量管控:建立“日校验、周分析、月总结”数据管理制度,清理冗余数据120万条,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9.5%。
- 标准规范落地:编制《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数据接口规范》《视频图像存储标准》等7项制度,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累计接入企业端数据系统23家。
(四)团队建设与培训考核
- 专业技能提升:组织全员参加“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应急处置流程”等专题培训12场,考核通过率100%,3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 岗位责任落实:实行“AB角”工作制和“月度之星”评选机制,员工主动发现并排除隐患43项,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显著增强。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部分老旧设备兼容性不足:5个早期部署的监控点位因设备老化,存在数据传输延迟问题,需加快更新换代。
- 中小企业数据接入深度不够:部分企业监测数据上传不完整,动态风险分析覆盖面有待扩大。
- 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兼具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的骨干人才占比仅30%,需加强跨领域人才培养。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技术赋能,提升监测智能化水平
- 计划投入300万元,完成剩余8个老旧点位设备升级,引入AI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不安全行为”自动识别(如未佩戴防护装备、违规操作等)。
- 开发移动端监测APP,支持实时查看监控画面、接收预警信息,提升现场处置便捷性。
(二)扩大监测覆盖,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开展“数据接入攻坚行动”,力争年底前重点行业企业数据接入率达100%,推动企业建立“自监测、自预警、自整改”机制。
- 联合应急、工信部门出台《中小企业监测监控帮扶指南》,提供技术支持和补贴政策。
(三)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团队
- 实施“青蓝工程”,选拔5名骨干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智能监测技术课题研究。
- 每季度组织跨部门技能比武,提升团队实战能力,力争年内复合型人才占比提升至50%。
(四)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安全管理成效
- 修订《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考核细则》,将预警处置率、数据质量等指标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体系。
- 每半年召开一次监测监控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优化流程,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本年度,中心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改进,我们将以“智慧应急”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监测监控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24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