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手段,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与供电的连续性,系统故障排除作为运维工作的关键环节,需遵循科学、系统的流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本文从故障分类、排查流程、常见案例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为运维人员提供参考。

故障分类与现象识别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配置错误及通信异常四大类,硬件故障通常表现为装置指示灯异常、模块发热或完全无响应;软件故障则可能引发系统死机、数据丢失或逻辑功能失效;配置错误多因定值单录入或策略设置不当导致,可能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通信异常则表现为通道中断、数据延或丢包,需通过监控后台报文分析判断,运维人员需首先通过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为后续排查缩小范围。
系统化故障排查流程
故障排除需遵循“先外部后内部、先简单后复杂、先软件后硬件”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
- 信息收集:记录故障发生时间、报警信息、装置状态及周边运行工况,调取历史数据对比分析。
- 初步检查:检查装置电源、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指示灯状态是否符合正常运行逻辑(如“运行”灯常亮,“告警”灯灭)。
- 软件诊断:通过监控后台或本地维护工具查看系统日志、CPU负载、内存占用等参数,检查软件版本是否匹配,定值单是否正确下装。
- 硬件测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测量电源电压、信号波形,对可疑模块进行替换测试。
- 通信验证:采用环回测试、ping命令等方式检查通信通道物理链路及协议配置,核对装置地址、通信速率等参数。
常见故障案例分析
装置频繁重启
现象:运行指示灯周期性闪烁,后台报“装置异常复位”。
排查:检查电源模块输出电压(正常应为±5V、±12V),发现+5V电压波动至4.2V,更换电源模块后故障消失,原因系电源电容老化导致供电不稳。

保护策略误出口
现象:系统在无故障情况下发出跳闸命令。
排查:检查定值单发现“电流突变量定值”被误设为0.1A(正常应为1A),修正定值后逻辑恢复正常,此类错误需严格执行定值双人复核制度。
双机通信中断
现象:主备机数据不同步,通道状态显示“红色”。
排查:通过光纤端口环回测试,发现光衰耗值超标(正常应≤-20dB),清洁光纤接口后恢复通信,原因为接口灰尘积累导致信号衰减。
预防措施与维护建议
为减少故障发生,需建立常态化的维护机制:

- 定期巡检:每季度检查装置温度、湿度、电源稳定性,记录关键参数趋势。
- 软件备份:每月备份配置文件、定值单及程序版本,避免升级失败后无法恢复。
- 隐患排查: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检测端子排过热风险,提前紧固松动螺丝。
- 人员培训:通过仿真系统模拟典型故障场景,提升运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运维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及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规范化的排查流程、完善的预防措施及持续的技术培训,可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智能运维技术的发展,AI辅助诊断、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将进一步推动故障排除效率的提升,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520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