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这一积极态势的背后,是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安全生产数据作为反映安全工作成效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仅直观展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核心指标的下降趋势,更揭示了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本质安全水平的显著提升,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与特点,为未来工作提供科学指引。

核心指标持续下降,事故防控成效显著
安全生产数据最直观的体现是事故总量的压降,从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分别下降了46.3%和36.8%,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了66.7%,实现了“三个显著下降”,工矿商贸领域事故起数从2017年的3139起降至2022年的1981起,下降幅度达36.9%;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从2017年的3.0降至2022年的1.5,降幅达5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在事故防控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分行业来看,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12年的0.37降至2022年的0.044,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筑业事故起数连续5年下降,2022年较2017年减少了4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覆盖率连续3年保持100%,相关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8.6%,这些行业数据的改善,印证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理思路正在落地见效。
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安全治理能力提升
安全生产数据的向好,得益于安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近年来,我国先后修订《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防控体系,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修订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36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率从2017的65%提升至2022年的89%,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数量增长30%,专业能力培训覆盖率超过95%。
在科技兴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安全治理注入新动能,煤矿领域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300余个,井下作业人员减少60%以上;危化品企业普遍应用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重大隐患发现时效缩短70%;“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城市建成监测预警平台120余个,接入企业超10万家,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幅提升了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精准度,推动了安全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安全投入持续加大,本质安全水平提高
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安全生产投入达到1.8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58%,其中企业安全技改投入占比从35%提升至52%,在高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安全装备更新率平均每年提升15%,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岗位超过300万个,钢铁行业高温岗位机器人应用率从2017年的5%提升至2022年的45%,有效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和职业伤害。
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提升也为数据向好提供了支撑,2022年全国共开展安全培训2.3亿人次,其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8%,企业“三级安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随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显著增强,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从2017年的62%降至2022年的41%。
区域协同治理深化,安全发展基础夯实
安全生产数据的改善还体现在区域安全协同能力的提升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立了跨省市安全监管协作机制,2022年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80余次,消除跨区域隐患1.2万项,中西部地区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2022年西部省份安全生产技改资金投入同比增长35%,煤矿、非煤矿山等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安全条件较差的小矿山数量从2017年的3200余座减少至2022年的800余座。
社会共治格局逐步形成,2022年全国安全生产举报线索数量同比增长45%,其中有效举报占比达68%;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的企业超过50万家,“安责险+服务”模式覆盖高危行业90%以上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培训、隐患排查的次数同比增长60%,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安全治理合力。

挑战与展望:以数据驱动安全治理现代化
尽管安全生产数据持续向好,但当前仍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随着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等领域安全风险凸显,2022年相关事故起数同比增长15%;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外部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叠加影响日益突出。
需进一步强化数据驱动,推动安全治理现代化,要完善安全生产数据采集共享机制,建立覆盖全行业、全链条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数据说话、数据决策”;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整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精准管控能力,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可以预见,随着数据治理的不断深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将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461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