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率?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响应滞后、数据孤岛、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了对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监控、风险预警和智能决策,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举措,从国家层面看,《“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引;从企业实践看,信息化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率?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数据采集与感知体系建设

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血液”,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RFID标签等物联网终端,实现对人员、设备、环境等要素的全方位数据采集,在矿山领域,可安装瓦斯浓度传感器、位移监测仪,实时采集井下环境数据;在化工园区,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监控危化品存储状态,数据采集需遵循“全面性、实时性、准确性”原则,确保覆盖人、机、料、法、环等关键环节,为后续分析预警提供基础支撑。

(二)监测预警与智能分析平台

依托大数据平台对采集的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动态监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历史事故规律,结合实时数据评估风险等级,实现“事前预警”,对特种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预测潜在故障;对人员违章行为(如未佩戴安全帽、进入危险区域)进行AI识别,及时发出警报,预警信息需通过APP、短信、声光报警等多种渠道推送至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确保响应及时。

(三)应急管理与指挥调度系统

建立“平急结合”的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应急预案、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等信息,实现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平台可模拟事故扩散路径,优化疏散路线;通过GIS地图实时展示事故现场态势,辅助指挥决策,某化工企业利用该系统,在泄漏事故发生后5分钟内自动调取周边2公里内的救援队伍和医疗资源,将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

(四)全流程监管与追溯体系

构建覆盖“建设-生产-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链条,实现数据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GPS定位和电子锁,实时监控行驶路线和状态;对特种设备的安装、检验、维修记录进行电子化存档,确保合规操作,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提升监管公信力。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与标准

企业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安全风险点,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短期(1-2年)和长期(3-5年)目标,煤矿企业可优先建设“智能通风瓦斯监控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可聚焦“深基坑、高支模”监测,需遵循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标准规范,确保系统兼容性和扩展性。

(二)分步实施:试点先行与全面推广

选择典型场景或部门进行试点,验证技术可行性和管理效益,某制造企业先在车间试点“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通过3个月运行优化算法模型后,再推广至全厂,试点成功后,制定详细推广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资源保障,避免“一刀切”导致的资源浪费。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率?

(三)数据治理:打破壁垒与共享利用

针对“数据孤岛”问题,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整合生产、安全、设备等多源数据,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共享标准,明确各部门数据管理职责,安全部门与生产部门共享设备运行数据,可提前发现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隐患。

(四)人才保障:培养复合型安全信息化队伍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既懂安全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安全技术攻关,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与挑战

(一)建设成效

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以某化工园区为例,建成监测预警平台后,事故隐患排查效率提升60%,重大事故发生率下降75%,应急响应时间缩短50%,从行业看,信息化管理推动了安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为构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面临挑战

  1. 技术瓶颈:部分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难以承担高昂的硬件和软件成本;老旧设备数据接口不兼容,导致数据采集困难。
  2. 数据安全:监测数据涉及企业核心机密,面临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3. 应用深度:部分企业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现象,系统功能未充分发挥,员工操作技能有待提升。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趋势

(一)技术融合:AI与5G深化应用

5G技术将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支持高清视频回传、远程控制等场景;AI算法的优化将提高风险预警的精准度,例如通过行为识别技术自动纠正“三违”行为。

(二)标准统一: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

未来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安全生产数据标准,实现应急、工信、住建等部门数据互通,形成“监管一张网”。

(三)模式创新:从“企业自主”到“生态协同”

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信息化建设,提供“监测-预警-处置-评估”全流程服务,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何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率?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补贴;简化审批流程,鼓励新技术、新装备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二)资金投入

企业需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持续投入;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融资模式。

(三)考核激励

将信息化应用成效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建立系统运维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表: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类型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幅度
隐患排查效率依赖人工,平均48小时/项系统自动识别,平均2小时/项提升91.7%
应急响应时间30分钟以上10分钟以内缩短66.7%
事故发生率年均5起年均1.2起下降76%
数据利用率<30%>80%提升166.7%

安全生产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统筹技术、管理、人才等多要素协同推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安全管理,才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40521.html

(0)
上一篇2025年10月30日 09:04
下一篇 2025年10月30日 09:08

相关推荐

  • 安全知识要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关键点?

    安全知识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日常生活是安全知识应用最频繁的场景,涵盖饮食、用电、出行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常识,能有效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饮食安全饮食不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或营养不良,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避免食用过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发霉的花生可能含有黄曲霉素,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

    2025年10月26日
    030
  • 安全管理年末促销,如何兼顾安全与促销效果?

    安全管理年末促销年末促销季是企业冲刺业绩的关键时期,但高强度、高流量的运营环境也伴随着安全风险,如何平衡促销效益与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年末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风险识别、制度优化、技术赋能及人员培训四个维度,为企业构建年末促销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实用参考,风险识别:聚焦促销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年末促销常见的安全风险可分……

    2025年10月22日
    040
  • 安全生产数据样本如何提升企业安全预警能力?

    安全生产数据样本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素,它不仅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还能为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构建高质量的安全生产数据样本,需要从数据采集、分类、分析到应用的全流程进行系统化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安全生产数据样本的核心要素安全生产数据样本涵盖多个维度……

    2025年10月29日
    030
  • 如何高效学习安全知识网络数据库?

    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安全基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安全知识网络数据库作为支撑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类数据库系统化整合了安全漏洞、威胁情报、防御策略等关键信息,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权威、实时的安全支持,本文将从安全知识网络数据库的定义、核心功能、应用……

    2025年10月26日
    04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