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事故总量仍处高位,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仍需持续巩固,以下从多维度分析当前安全生产现状数据,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全国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万起,死亡13690人,较2022年分别下降7%和6%,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和3%,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2年实现重特大事故起数“双下降”,但日均仍发生564起生产安全事故,每小时23起,每分钟4起,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重点行业领域事故特征
工商贸领域
工商贸事故占比最高,2023年共发生事故3万起,占总事故量的7%,死亡8256人,制造业事故8万起,死亡2156人;建筑业事故1万起,死亡1823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三类事故占建筑业总事故的2%。
交通运输领域
交通运输事故7万起,占总事故量的7%,死亡3821人,公路运输事故占比超90%,私家车、货车肇事突出,因超速、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占比达3%。
矿山领域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44,创历史新低,但非煤矿山事故仍时有发生,2023年共发生事故236起,死亡312人,其中小型矿山事故占比达4%。

危化品领域
危化品事故42起,死亡87人,涉及爆炸、泄漏等恶性事故,主要暴露出企业安全管理漏洞、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
表:2023年重点行业事故统计表
| 行业领域 | 事故起数 | 死亡人数 | 同比变化 |
|————–|————–|————–|————–|
| 工商贸 | 12.3万 | 8256 | -9.2% |
| 交通运输 | 5.7万 | 3821 | -7.8% |
| 矿山 | 236 | 312 | -12.5% |
| 危化品 | 42 | 87 | -18.3% |
事故原因分析
从事故直接原因看,“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仍是主要诱因,占比达4%;其次是设备设施缺陷(7%)和安全管理缺失(3%),从企业类型看,中小企业事故占比超70%,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员工培训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
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事故总量较高,与产业结构偏重、安全基础薄弱相关;东部地区虽事故总量较低,但危化品、船舶等高危行业风险集中,事故后果往往更严重。

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
- 风险隐患交织叠加: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工艺、新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尚未完全摸清,传统风险与新型风险相互交织。
- 基层监管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执法检查存在“宽松软”现象。
-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未来工作方向
为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需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三是提升科技兴安水平,推广应用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四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应急能力。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通过数据透视现状,精准施策,方能筑牢安全防线,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358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