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为全面掌握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现状、问题及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多地开展了专项安全生产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系统分析,可以清晰反映出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为下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生产调查的核心维度与数据来源
安全生产调查通常涵盖多个维度,包括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监管效能、行业风险特征等,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的企业检查记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数据、事故统计报告、从业人员问卷调查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安全评估结果等,某省应急管理厅联合高校开展的“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调查”,覆盖了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8个重点行业,共收集有效问卷2.3万份,检查企业1200余家,形成了一套多维度的安全生产数据库。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分析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体责任落实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水平,调查数据显示,约65%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中小企业制度落实率仅为38%,从具体指标来看:
- 安全投入:大型企业年度安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2%,而中小企业仅为0.5%,部分小微企业甚至存在安全投入“零增长”现象。
- 人员配备:86%的国有企业设置了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但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5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大型企业达95%,中小企业为78%。
- 隐患排查:通过信息化系统开展隐患排查的企业占比,大型企业为81%,中小企业仅为29%,且中小企业隐患整改平均耗时比大型企业长3.5天。
下表对比了不同规模企业在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的差异:
| 指标 | 大型企业 | 中小企业 |
|————————-|————–|————–|
|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率(%) | 92 | 65 |
| 安全投入占比(%) | 1.2 | 0.5 |
|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率(%) | 95 | 58 |
| 隐患整改平均耗时(天) | 2.3 | 5.8 |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行为现状
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防线,调查显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存在显著差异:

- 安全培训覆盖率:高危行业(如矿山、危化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覆盖率达89%,但部分建筑、制造小微企业培训流于形式,实际考核通过率仅为61%。
- 风险辨识能力:仅43%的一线员工能准确识别本岗位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其中农民工群体风险辨识能力评分比正式员工低28%。
- 应急处置能力:模拟演练中,仅35%的从业人员能按照预案正确处置初期事故,23%的人员存在盲目施救行为,导致事故扩大风险增加。
从业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仅为62%,主要反映在“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不足”“违规指挥举报渠道不畅”等问题。
重点行业安全风险特征
不同行业因生产工艺、作业环境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安全风险特征,调查数据显示:
- 危化品行业:重点风险集中在“老旧设备带病运行”(占比38%)、“特殊作业管理不规范”(占比29%)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占比23%),2022年,该行业事故中67%与违规操作有关。
- 建筑施工行业: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占总数的82%,其中农民工未经安全上岗即作业导致的事故占比达45%。
- 交通运输行业:货车疲劳驾驶、超载运输是引发重特大事故的主因,分别占比34%和28%;网约车、新能源车等新兴业态的安全标准滞后问题逐渐凸显。
下表展示了2022年各重点行业事故类型分布:
| 行业 | 高处坠落 | 物体打击 | 坍塌 | 火灾爆炸 | 其他 |
|—————-|————–|————–|———-|————–|———-|
| 建筑施工 | 42% | 28% | 12% | 3% | 15% |
| 危化品 | 5% | 8% | 11% | 45% | 31% |
| 制造业 | 15% | 32% | 9% | 18% | 26% |
| 交通运输 | 8% | 12% | 5% | 10% | 65% |
监管效能与存在问题
安全生产监管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当前监管工作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 监管力量不足: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平均每人监管企业数量达43家,部分偏远地区甚至超过60家,难以实现“全覆盖、精准化”监管。
- 执法宽松软:约30%的企业存在“屡罚不改”现象,其中15%的企业因处罚力度小、违法成本低而故意违规。
- 信息化水平滞后:仅有22%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管部门与企业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风险预警能力不足。
部分地区存在“重审批、轻监管”“以罚代管”等现象,安全监管的“闭环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对策建议
基于调查数据反映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投入不足、制度不落实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鼓励企业通过“保险+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
- 强化从业人员培训:针对农民工、新入职员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实操化、场景化”安全培训,将风险辨识、应急处置能力纳入考核指标。
- 聚焦重点行业治理:在危化品、建筑施工等行业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改造;完善新兴业态安全标准,填补监管空白。
- 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与重点行业“四不两直”检查相结合;建设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数据实时共享。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过系统分析安全生产调查数据,精准识别风险短板,才能靶向施策、标本兼治,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316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