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外设接口(SPI)作为一种高速、全双工的同步通信总线,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极为广泛,其核心在于主从设备之间通过精确的时序进行数据交换,而这一切行为的基石,便是对SPI相关寄存器的精确配置,正确配置寄存器,是确保SPI通信稳定、可靠的前提。

核心配置参数
SPI寄存器的配置主要围绕几个关键参数展开,它们共同定义了通信的“语言”和“规则”。
工作模式:主从选择
这是配置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SPI总线上的通信由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组成。
- 主模式:设备产生时钟信号(SCK),并初始化数据传输,所有的通信都由主设备发起。
- 从模式:设备接收主设备产生的时钟信号,不能主动发起通信,它只能在主设备寻址时响应。
在控制寄存器中,通常有一个MSTR位用于设置主从模式。
时钟极性与相位 (CPOL & CPHA)
这是SPI配置中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错的部分,它决定了数据线上的数据在时钟的哪个边沿被采样和移出。

- 时钟极性 (CPOL):定义了时钟信号(SCK)在空闲状态时的电平,CPOL=0时,SCK空闲为低电平;CPOL=1时,SCK空闲为高电平。
- 时钟相位 (CPHA):定义了数据采样的时刻,CPHA=0时,在SCK的第一个跳变沿采样;CPHA=1时,在SCK的第二个跳变沿采样。
这两个参数组合起来,构成了SPI的四种工作模式,主从设备必须工作在完全相同的模式下才能正常通信。
| 模式 | CPOL | CPHA | 描述 |
|---|---|---|---|
| 0 | 0 | 0 | 空闲低电平,第一个边沿(上升沿)采样 |
| 1 | 0 | 1 | 空闲低电平,第二个边沿(下降沿)采样 |
| 2 | 1 | 0 | 空闲高电平,第一个边沿(下降沿)采样 |
| 3 | 1 | 1 | 空闲高电平,第二个边沿(上升沿)采样 |
数据帧格式与位序
- 数据帧大小:定义了每次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为8位或16位,这由寄存器中的
DFF位控制。 - 位序:决定了数据是先发送最高位(MSB)还是最低位(LSB)。
LSBFIRST位用于控制此选项,主从设备的位序设置必须一致。
波特率配置
波特率即SCK的频率,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在主模式下,波特率由系统主时钟(PCLK)经过一个分频器得到,分频系数通常在控制寄存器中通过BR位域设置,例如可选2分频、4分频、8分频等,选择波特率时,需参考从设备数据手册中规定的最大时钟频率,并综合考虑PCB走线长度和信号完整性。
配置流程概览
一个典型的SPI寄存器配置流程如下:

- 使能时钟:在微控制器的RCC(复位和时钟控制)寄存器中,使能SPI外设的时钟。
- 配置GPIO:将SPI相关的引脚(SCK, MOSI, MISO, NSS)配置为复用推挽输出或输入模式。
- 配置SPI寄存器:
- 先将控制寄存器中的
SPE位(SPI使能位)清零,禁用SPI,以便进行配置。 - 设置
MSTR位,选择主模式或从模式。 - 配置
CPOL和CPHA位,选择与从设备匹配的工作模式。 - 设置
DFF位,确定数据帧大小(8或16位)。 - 设置
LSBFIRST位,确定数据位序。 - 配置
BR位域,设定合适的波特率。 - 根据需要配置NSS引脚的管理方式(软件或硬件)。
- 先将控制寄存器中的
- 使能SPI:将控制寄存器中的
SPE位置1,正式开启SPI通信。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SPI通信时数据错乱,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最常见的原因是主从设备的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配置不匹配,这会导致主设备在发送数据的时刻,从设备却在采样数据,或者在错误的时钟边沿进行采样,从而接收到错误的数据,解决方法是仔细核对从设备的数据手册,确认其支持的SPI模式,并确保主设备配置为完全相同的模式。
问题2:如何确定SPI的波特率应该设置为多少?
解答: 首要依据是从设备数据手册中明确标出的最大支持SPI时钟频率,主设备的波特率设置不应超过此上限,需要考虑实际的硬件环境,如果PCB走线较长、信号完整性较差或存在电磁干扰,适当降低波特率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通常的做法是,在满足从设备要求的前提下,从一个相对保守的速率开始,逐步调试提高,找到性能与稳定性的最佳平衡点。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304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