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日常记录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防范事故风险的重要基础工作,其核心在于“真实、全面、动态、可追溯”,以下从记录内容、填写规范、管理要点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安全生产日常记录的规范方法。

覆盖全流程关键要素
安全生产日常记录需涵盖“人、机、环、管”四大核心要素,确保无遗漏、无死角。
人员管理记录
包括员工岗前安全培训签到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台账、日常安全交底记录(如班前会“三交三查”: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查思想、查纪律、查隐患),班前会需明确当日作业风险点及防护措施,参会人员签字确认,留存影像资料备查。
设备设施检查记录
针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急停按钮)、消防器材等,建立“日常点检+定期巡检”双轨制记录,点检表需细化检查项目(如“设备运行无异响”“灭火器压力在正常范围”)、标准值、实测值及责任人,发现异常立即记录并上报处理,形成“检查-整改-复查”闭环。
作业环境巡查记录
重点关注现场“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如通道畅通性、物料堆放合规性、危险品存储条件(如通风、防爆),以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噪音、粉尘浓度等),记录需附现场照片,标注问题位置及整改时限。
安全管理落实记录
包含安全会议纪要(明确议项及责任人)、应急演练记录(预案、过程、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描述、整改措施、复查结果)等,隐患治理需严格执行“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重大隐患需上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并跟踪整改。

填写规范:确保真实性与可追溯性
记录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其法律效力和管理价值,需遵循以下原则:
及时性与准确性
现场检查后1小时内完成记录,杜绝“补填”“代填”,数据需真实可靠,如设备温度、压力等参数需与仪表显示一致,文字描述简洁明确(如“传送带防护栏缺失1块”而非“护栏有问题”)。
标准化与统一性
使用企业统一制定的记录表格(见下表示例),格式、栏目、术语保持一致,电子记录需设置修改权限,所有修改留痕;纸质记录需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不得涂改,确需修改时在错处划线并签名。
示例:设备日常点检表(简化版)
| 设备名称 | 点检项目 | 标准值 | 实测值 | 异常情况 | 点检人 | 时间 |
|---|---|---|---|---|---|---|
| 冲压机 | 行程限位 | 灵活有效 | 正常 | 无 | 张三 | 8:00 |
| 传送带 | 防护栏 | 完整无缺失 | 缺失1块 | 右侧第2块脱落 | 李四 | 8:15 |
全员参与与责任明确
从一线员工到管理层均需承担记录责任:员工负责岗位自查记录,班组长核查每日记录,安全管理部门每周抽查,企业负责人每月审阅,记录结果需与绩效考核挂钩,确保责任到人。
管理要点:动态优化与闭环提升
记录不是目的,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需做好以下三点:

定期分析与复盘
每月对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识别高频隐患(如某类设备故障率超80%)、薄弱环节(如夜班安全交底执行率低),形成《安全运行分析报告》,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如增加设备检修频次、优化夜班管理流程)。
数字化赋能管理
推广使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记录数据实时上传、自动统计、预警提醒(如隐患超期未整改自动触发告警),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趋势,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转变。
持续改进机制
将记录中发现的问题纳入安全培训案例库,组织员工学习整改经验;定期修订完善记录表格和检查标准,确保与最新法规、工艺要求同步,根据新《安全生产法》增加“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相关记录条目。
安全生产日常记录既是“备忘录”,更是“护身符”,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填写、以科学的方法动态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防范于未然”的作用,为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259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