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的数字基石
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安全监理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数据作为安全监理的“眼睛”和“大脑”,为风险预控、过程监管和责任追溯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系统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技术数据,安全监理能够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实现工程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将围绕安全监理技术数据的采集维度、分析方法、应用场景及管理挑战展开探讨,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参考。
安全监理技术数据的采集维度与核心内容
安全监理技术数据涵盖施工全周期,需从“人、机、环、管”四大维度动态采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与实时性。
人员安全数据
包括施工人员资质信息(如特种作业证书、健康体检报告)、安全培训记录、违规操作次数及整改情况等,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时监控现场人员到岗情况,结合智能安全帽的定位功能,可追踪高危区域人员活动轨迹,及时预警未佩戴防护装备或进入禁区的行为。
设备与机械数据
聚焦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撑等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如荷载监测、结构应力、运行速度及维保记录,以塔式起重机为例,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起重量力矩、幅度、回转角度等数据,当数值超过安全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停机,有效防倾覆事故。
环境与工况数据
包括施工现场的气象信息(风速、温度、降雨量)、地质监测数据(沉降、位移)、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深基坑工程中,通过布设应力计和测斜仪,实时监测支护结构变形数据,结合预警模型提前识别坍塌风险。
管理行为数据
记录安全检查频次、隐患整改闭环率、应急预案演练效果等管理指标,通过监理日志数字化系统,将现场检查问题拍照上传并关联整改责任人,实现“发现-整改-复查”全流程数据可追溯,提升管理效率。
技术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工具
原始数据需通过科学分析转化为决策依据,安全监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风险矩阵模型及BIM+GIS融合技术。
趋势分析与预测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识别安全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某项目连续6个月的“高空作业违规次数”数据,若呈现逐月上升趋势,可预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需加强专项培训与现场巡查。
风险矩阵模型
结合“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对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如表1所示,将设备故障概率(1-5级)与事故损失(1-5级)代入矩阵,确定风险等级(红、橙、黄、蓝),优先管控高风险项。
表1:安全风险矩阵分级表
| 可能性后果 | 轻微损失(1) | 中度损失(2) | 严重损失(3) | 重大损失(4) | 特大损失(5) |
|————-|————-|————-|————-|————-|————-|
| 频繁发生(5) | 黄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红色风险 | 红色风险 | 红色风险 |
| 很可能(4) | 黄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红色风险 | 红色风险 |
| 可能(3) | 蓝色风险 | 黄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红色风险 |
| 很少(2) | 蓝色风险 | 蓝色风险 | 黄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 极少(1) | 蓝色风险 | 蓝色风险 | 蓝色风险 | 黄色风险 | 橙色风险 |
BIM+GIS融合技术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安全管控,在BIM模型中模拟塔吊吊装路径,结合GIS数据避开高压线等障碍物;或通过激光扫描获取现场实际模型,与设计模型比对,及时发现结构偏差。
技术数据在安全监理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风险预控与智能预警
基于物联网(IoT)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构建智能预警系统,在隧道施工中,通过监测有毒气体浓度(如CO、CH₄)和围岩变形数据,当浓度超标或变形速率超过预警值时,系统自动触发警报并疏散人员,同时推送通风方案与加固建议。
动态监管与责任追溯
通过“智慧监理平台”整合分散数据,实现“一屏统管”,将视频监控、设备运行数据、人员定位等信息叠加至电子地图,监理人员可远程巡查高危作业面;一旦发生事故,通过数据链快速还原事故经过,明确责任主体。
安全评估与持续改进
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安全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对比不同施工班组的事故率、隐患整改率等数据,评选“安全标兵班组”;或分析历年事故数据,识别共性风险点(如雨季边坡失稳),优化安全专项方案。
数据驱动的安全监理管理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技术数据为安全管理带来革命性提升,但仍面临数据孤岛、标准缺失、人才短缺等挑战。
挑战
- 数据孤岛: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数据系统相互独立,难以实现共享;
- 标准不统一:不同设备的数据格式、采集频率存在差异,影响分析准确性;
- 数据安全风险:敏感数据(如人员信息、结构参数)存在泄露或篡改风险。
优化方向
- 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推动工程参建方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建立“安全数据中心”;
- 加强数据治理:制定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的规范流程,确保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
- 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懂工程安全又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监理+数据”双技能人才。
安全监理技术数据是工程安全管理的“数字神经系统”,通过全维度采集、智能化分析与场景化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与管理效率,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安全监理将迈向“主动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的新阶段,为工程建设筑牢安全防线,唯有持续夯实数据基础,才能让“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于AI模型,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员。作者:酷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anyun.com/ask/19506.html